增加内驱力,从思想上看重高中二年级,从心理上强化高中二年级,使战胜高考考试的这个重点环节过硬起来,是“志存高远”这四个字在高二的全部讲解。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二历史下册暑期作业本》期望你喜欢!
1、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2024年代,美国常见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法。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A.刺激了大家的消费欲望B.使得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扩大
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促进了美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2.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缘由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加剧这一矛盾的原因有
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过多
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④工商企业很多破产破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3.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拯救了资本主义规范,使资本主义第三充满活力。这主如果指“新政”
A.阻止了法西斯上台,维护了世界和平
B.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C.更多地运用科技收获进步资本主义经济
D.加大了中央集权,稳定了资本主义
4.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须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需要国会授与我应对危机的那种后方法──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况宣战,就像真的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与我。”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推崇专制主义B.美国面临着外敌的入侵
C.罗斯福要加大政府的经济职能D.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紧急
5.美国“罗斯福新政”在农业上采取的手段,实质上是为了
A.加大美国内部的农商品角逐B.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以使市场复苏
C.保障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商品价格
6.在罗斯福推行的新政内容中,USD贬值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要紧手段。这一手段
A.稳定了世界经济形势B.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核心手段
C.推进了美国对外贸易的进步D.直接提升了美国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
7.1929经济危机由美国非常快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这主如果由于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B.资本主义世界联系加大,已经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C.美国学会了世界政治经济霸权,对世界市场有重大影响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经济联系加大
8.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一同点不包含
A.政府对经济的干涉与管理得到加大B.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D.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政策
9.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倡导:由政府采取赤字财政政策,扩大开支以弥补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不足,弥补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自动调节的缺点。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A.积极推进新技术革命B.扩大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C.谋求打造经济地区集团D.努力扩大财政支出
10.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兴起的主要背景是
A.美国的新科技革命刚刚兴起B.经济全球化的飞速进步
C.美国参与激烈的国际经济角逐D.美国看重教育事业进步
2、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降低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升农商品价格,解决农副商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减少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不少大农场规定农商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越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1934年1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授权总统在USD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的幅度上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法律通过后,罗斯福宣布USD贬值为原值的59.06%。USD的贬值,使债务人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而国库则因为保有黄金,在USD贬值中获利28亿USD。购买黄金和USD贬值使联邦政府逐步从私人大银行家手中夺得了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导权,为美国经济规范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罗斯福去世时,中共在《新华日报》上赞扬罗斯福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请回答:依据材料一,总结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手段并说明其目的。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常识,剖析USD贬值的影响。
结合当时中美关系,剖析材料三的看法。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为美国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超级经济大国的实力地位为进步科技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方法,为维持超级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了对科技的强有力的干涉和调整政策……
材料二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科技原因在经济进步和劳动生产率中所占比重只有5%~10%,20世纪90年代初增加到60%~80%。……伴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并没在发达国家出现以往的物耗和能耗大幅度同步增长的状况。1983年西方国家先后走出经济滞胀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正在于新科技的进步。
材料三1970~1979年,美国农业人口由占总人口的5%降低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降低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请回答: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常识,剖析美国成为当代世界头号科技大国是什么原因。
依据材料二,剖析新科技革命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步的影响。
材料三反映出美国经济结构出了什么事变化?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选择题
1~5DABCD6~10CBDBB
2、材料分析题
11.手段:强制降低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农民损失给予补贴,用税收杠杆保证低于国家规定的农商品生产定额。
目的:提升农商品价格,解决农副商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经济危机。
刺激了出口,使美国渐渐摆脱经济危机;减轻了美国人民的债务负担,增加了国库收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罗斯福新政改变了美国人民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罗斯福过世时,中美正在合作抗日,两国具备一同的利益,所以中共对罗斯福新政表示赞赏。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增强了美国的实力,美国政府积极拓展新科技革命,不断加强对科技的扶持和资金投入。
提升劳动生产率,减少了生产中的物耗和能耗,缓解了经济危机。
美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飞速进步。缘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进步。
1.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规范,要看它是不是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他的思想体现了:
A.资产阶级的本质B.人文主义的本质
C.封建主义的本质D.启蒙运动的本质
2.表明人类第意识到自己是自己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我们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看法应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B.感觉即常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D.常识即美德
3.下列是智者学派的是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4.倡导“美德即常识”的哲学家是
A.普罗泰戈拉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泰勒斯
5.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高级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丰
6.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些“贤哲”做统治者的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丰
7.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B.一定人的价值,强调进步个性
C.倡导个人奋斗,鼓励进步私有D.需要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8.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是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已经足够。这是我祈求的所有,我一个人是凡人,我只须求凡人的幸福。”以上看法反映了
A.看重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大家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9.“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面察看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一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半醒状况。……在乎大利,这层纱幕先烟消云散”。“先烟消云散”的根本缘由是
A.意大利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文静复兴运动发来自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D.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改变传统观念
10.“哪个不了解,教会领导下的欧洲,所有学问和常识也都发达!由于哪个是渊博的哲学家、时尚的演说家、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早可能源于何人之口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B.文静复兴年代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宗教改革年代的新教教士
1.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买卖’里发了财的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重要原因是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产品经济进步致使拜金主义风靡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话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分析浪漫主义的兴盛是由于对启蒙运动所宣传的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失望,正是材料中“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的体现,C项正确。
答案C
2.下列著作在1986每年平均被法国的《念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
C.主张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讲解自然选择体现现代主义
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反映反帝反殖精神
分析《神曲》是意大利文静复兴时期诗人但丁的作品,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红楼梦》是曹雪芹的长篇小说,反映了清朝时期封建规范的衰落,鞭挞了封建礼教的罪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讲解了“物竞天择,适者存活”的自然选择原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现代主义巨著。
答案C
3.斯托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大家我们的感情感动大家自己”。以下哪一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
分析“用大家我们的感情感动大家自己”体现了反对理性,重视歌颂人的本能感情,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A项正确。B、C两项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D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与此风格不同。
答案A
4.《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步伐明快、感情奔放,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歌颂了西风摧枯拉朽同时孕育新事物的精神。就创作手法而言,下列与《西风颂》接近的是
A.《石壕吏》B.《人间喜剧》
C.《离骚》D.《老人与海》
分析《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A、B两项都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D项是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C
5.“迷惘一代”一语来源于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青年,因为战争给他们导致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照常升起》是下列哪一文学流派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分析材料反映了战争给青年导致的心理疾病和精神危机,反映在文学作品上表现为现代主义。
答案D
6.文学与艺术像一对姊妹花,其进步总有一些一同的特点。从欧美文静风格进步的经历来看,下面空格处应是
分析图片中第一幅作品是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绘画《自由引导人民》,第三幅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等待戈多》,因此,两者的中间环节应为现实主义作品。A、B、C、D分别代表了浪漫主义文学、印象派绘画、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美术。
答案C